【高中作品小记】江城忆(二) 灯河

“这是沉没在灯河中的我们最后的幻想,企盼我们也有鱼跃龙门,水击三千里的那一天。”
——《灯河》

如果你在晚上登上一座有窗的楼来俯瞰街道,你会看到川流不息的灯光,像很多很多坠落于地的银河。

很巧合的是学校的有一扇大窗户正对着大街,于是每次晚自习我都不自觉欣赏城市的灯光或急或徐的流淌,透过丛丛树叶在稀薄的雾气中抛撒下斑驳的影。刚开始或许未注意到这美妙的变化,但不久后我便沉浸其中,于是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几分钟溜出教室,潜心欣赏一番灯火城市,欣赏它的春夏秋冬,欣赏它的热闹繁华、车来车往,也欣赏历史的船在时光长河上漂游时,缘舟而落的宝剑深深插入河底的泥土,最终成为各处老房子上凝固的时光,以及人们进出时不经意瞥见的历史侧影。

作为城里的孩子,我很享受在灯河里漫游,在那“河底”的柏油路上散步。

你一步步走在斑驳的影中,刺目与柔和的形色灯光在你眼前交替,呼啸而过的车声是流逝着时光的注脚。有行人匆忙安静走过,有三两成群的学生嬉笑着或高谈阔论;穿布衣的大妈们在炉中烧菜,光着膀子的老大爷们聚在马扎上下棋谈天。油腻的柏油路在灯光下五光十色,充满了俗气却又像是另一种形式的仙境,那是所有神明最终的归所,名叫人间。

——是啊,灯河之底是大地,大地上的是人生百态,是世俗,是红尘。

红尘万象无不让人留恋。我们渴望着衣锦还乡,渴望着光宗耀祖,所追求的一切不过都是属于红尘的认可。有人沉沦在眼前风尘间,于是他们成为市井,生活都是父母孩子柴米油盐车子房子,想在灯河之底筑一座巢,老婆孩子热炕头,从此了却余生;也有人想游向河面去一览河中全貌,在某个下班或出差的夜晚站在大楼顶上俯瞰着通明的城夜;更有甚者,决意冲出河面,去到那些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那里是云层之上,是太阳和月亮管辖的地方。

但即使是最最市井的人也梦到过爬上云霄,即使是井底之蛙也会用自己狭窄的眼界去幻想井外的天空。这也是为什么人到了某些时候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因为阳光照过来了——看到篝火的飞蛾怎能不拼命扑火?那时人们的心底焕发出最原始的向往,那时每个人都向上爬。

因此我们不甘平凡,因此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向往河流入海,那里是鱼的天空。

突然想到很多精英都喜欢在高楼上买大房子,房子的落地窗直面城市最繁华的街区,在某个夜晚开着雕花吊灯,看一帘城市灯火在你眼前展开。那时候这河流并不只蜿蜒在空间上,更盘桓在时间里。太阳升起的时候灯光退潮而去,留下光裸的大地,打底衫的人们顶着刺目的阳光匆匆忙忙来来去去,虎牙人与人出没在河面的浮游动植物们,退潮的河水将他们留在浅滩上挣扎,相濡以沫或者相忘于江湖。但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缺少我们这样的底层,正如生产者从阳光中攫取能量支撑起宏伟的生态金字塔。来来去去的我们朝九晚五,从事手头乏味或者有趣的工作,像是点燃一颗颗微小的星火,最终星火联结铸成熔炉,熔炉中烧制出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刻上中国之名展示于世界——这时每个平凡的我们又与伟大连接,不分彼此,这时共同的我们人生间突然又有了交界。

但我又不太喜欢如那些精英一样离城市太远,年轻的灵魂会觉得这样未免缺乏几分世俗的热闹感。或许我更喜欢在某个五六楼的房间里对着窗户注视着人们的来来往往,哭笑嗔怒,就好像那些情感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我是灯河中潜水的鱼儿,在形形色色中棋罢斧烂,想借着世俗的热闹和别人的人生延长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喜欢看电视剧而我喜欢看小说,喜欢看林雷和迪莉娅在乌山的吻别,看秦羽和姜立在神界的相拥;看林动寻找清竹,看萧炎燃烧异火;看蓝牧的坚持白歌的向往,看墨穷不负上善若水的黑帝之名,看黄极说“我是一个医生,你的文明病了而我要治好他”时的无限自信和肩负。这就像是小时候去看水族馆,你在那种长长的水底隧道里穿过,步行而过的你看见鱼儿游过你身边,你突然宛如鱼儿一样要在这封锁的水底度过一生。于是你惊惶又好奇,把自己当做鱼儿转身游去,游出水族馆游入我们的灯河。电视剧与小说就是我们的隧道,带你捕捉或幻想灯河中转瞬即逝的另一种生活,那种生活的目的是那样高远,即使过程痛苦万分你仍然激动不已,像回到儿时的水族馆里,蓦然发现自己与鱼儿们生出翅膀,化鹏振翅,奔向难以企及又触手可及天空与远方。

是啊,电视剧与小说,这些文学艺术是在灯河中沉没的我们最后的幻想,企盼自己也有鱼跃龙门、水击三千里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要挣扎,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一览灯河之外的风景,然后衣锦还乡在灯河中长眠而去,带着全新的梦沉睡而去,美梦永不醒来。


【高中作品小记】江城忆(二) 灯河
https://hypoxanthineovo.github.io/2021/02/20/个人创作/高中作品小记/灯河/
作者
贺云翔 | Yunxiang He
发布于
2021年2月20日
许可协议